盘点这两年,印度的动作还真是不少。
比如,去年俄乌冲突爆发,小麦价格猛涨,印度先是扬言要扩大出口,“喂饱全球”,但没过多久 不但出口没增加,反而发布了小麦出口的禁令。 结果就是不但没有浇灭小麦飙升的这把火,反而还在火上浇了一把油。
不过,到了今年,小麦的风波总算过去了,但是大米的动荡开始了。
(资料图片)
印度是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大国,且出口份额约占到全球大米贸易的40%,因此印度大米的任何动静对全球米市来说都至关重要。
而就在这时,印度又出招了。
去年先是禁止了碎米的出口,而到了今年7月, 又禁止了除印度香米以外的白米出口,而紧接着过了月余,印度再次宣布对蒸谷米出口征收20%的关税 ……
步步加码,使得国际米价“涨”声不断。
不过, 今天要说的重点也不是大米,而是食糖。
没错,这一次,印度又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今年全球糖价在上半年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波持续的大涨, 原因是受干旱天气影响,北半球多个主产国纷纷发出了减产预期,而只有南半球的巴西,这个全球第一大食糖出口国迎来天量增产,凭一己之力撑住了全球糖市。
但是 最近,糖市又按捺不住了。
先是 国际原糖期价日内涨幅达到了4.4%,逼近27美分/磅,创下了近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而国内 云南现货糖价也站上了7400元/吨的高位,同样是创下了11年以来的新高。
糖价再度启航,令市场纷纷猜测, 第二波“糖高宗”又要来了吗?
不得不说,这波糖价涨势倒真不是空穴来风,甚至有点暴风雨前夜的意思。因为根据全球糖业最大的贸易商预测, 全球糖市可能将出现连续第6年的供不应求,下一季全球糖市的缺口可能将达到500万吨以上,远高于本季的100万吨。
并且该机构还预测,供应紧张而需求增加,可能将导致全球原糖库存进一步消耗, 库存可能会降至2011年的低位附近。
这也并非是危言耸听,因为从目前的消息来看, 泰国大幅减产的概率正在攀升。
甘蔗是泰国重要的经济作物,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泰国甘蔗的种植季,而7月之后则是重要的生长期。但是受厄尔尼诺带来的干旱影响,泰国降雨减少,再加上木薯行情较好,挤占了部分甘蔗种植,所以 在2023/24年度泰国甘蔗产量可能会降至7000万至8000万吨的水平,同比降幅约达到15%至25%,而对应的食糖产量也或降到700万至800万吨的水平,同比减少达300万至400万吨,是近10年以来的低位。
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食糖的供应紧张的局面。
而就在这时候, 印度又再次火上浇油。
因为有消息显示, 由于印度国内糖价飙升,印度政府可能将从10月起禁止食糖出口。
印度是全球食糖第二出口大国,但同样受干旱以及国内政策的影响, 预计印度本榨季的食糖出口量仅有610万吨,而对比上一榨季则为1100万吨,而如果10月的食糖禁令落地,那么对全球糖市来说无疑又是一记重创。
今年巴西确实已经很给力了,大豆、玉米、食糖纷纷增产,凭一己之力积极补充全球缺口。
例如, 截至8月中旬,巴西主产区已累计产糖达2267.6万吨,同比增加了400余万吨,涨幅达22%。
市场预计, 本年度巴西的食糖增产量同比将达到400万至500万吨。
虽然这是一个不错的预期,似乎正好可以缓解全球糖市的缺口, 但糟糕的是,巴西的运力让人一言难尽。
再加上大豆、玉米等一齐丰收, 大量的货品堆积在港口等待运出。运力一“堵”,供应就变得不确定了。
所以,糖价又再次如脱缰野马一般往上窜了。
这次能窜多高呢?
至少短期来看,上涨的动力仍然很足,尤其是印度食糖出口的禁令还悬而未落,后续 一旦落地,糖价必然还会再次震荡。
而国际糖价这种火爆的形势显然也必然会影响到国内,我国食糖本来就常年存在缺口,一直依赖进口来补足,而 国际糖价这么一窜,已使得国内外糖价出现较大的价差,国内市场也有进一步修复价差的需求。
因此,“糖高宗”恐怕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,甚至还在蓄力待发呢。
本文完,感谢阅读!随手点赞,给个支持。